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于都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见闻

    信息发布者:taataaa
    2017-10-07 16:58:29   转载

    都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和罗霄山扶贫攻坚片区县。2014年底,全县人口109.1万,贫困人口就超过13万人。如何让这些人脱贫,和全国一起同步迈入小康?袁石原的故事很有代表性——通过移民搬迁走出大山,安置在工业园区旁边,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这是于都在精准扶贫中先行先试的一策。通过包括创新搬迁移民扶贫在内的尝试,于都坚持实效、管用的原则,唱响“主旋律”、弹奏“协奏曲”,在精准扶贫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为贫困群众叩开了幸福大门。预计,今年有4.5万贫困人口可以摘除贫困帽。

    搬迁扶贫,创造“于都经验”“于都模式”

    和袁石原一样,陈星宇也是从深山中移民出来的贫困户。

    走进陈星宇今日的新家,只见家里装修新颖,现代化的家具一应俱全。“以前的房子在半山腰,前后左右都是山,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吃尽了苦头。”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陈星宇说,“这套房子有100多平方米,是通过摇号选择的,包括装修下来,总共支付了22万元,我付了8万元,政府补贴约4万元,向银行贷了10万元。”

    与陈星宇聊天中得知,他的妻子以前在山里种地,现在工业园上班,每个月工资约3000元,再加上他自己的收入,每月还1200元的房贷没有一点压力。走出大山的陈星宇,言谈举止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幸福感。

    据于都县移民扶贫办主任王九龙介绍,上欧工业新区移民安置示范区是于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移民扶贫安置点,也是江西“进城进园”移民搬迁扶贫的四大精品安置示范区之一,项目总占地面积100亩,建设移民扶贫安置房1193套,安置深山区、库区移民约7000人。移民搬进这里时,所购房价是每平方米1400元,远低于当地每平方米4000元的市场价。此外,还享有人均4000元的移民扶贫补助、6个月每月600元的过渡安置补助等。王九龙说,这里按现代新型社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与新老工业园连为一体,还配建了幼儿园、医疗诊所、银行网点、商店超市、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方便移民就业、就医、就学,让移民群众享受到了与城里人同等甚至更好的生活和就业创业条件。

    为让深山移民走出大山脱贫致富,于都县正大力实施深山区整体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坚持“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移民扶贫目标,帮助深山移民融入城镇,改善生存生活条件。同时,加大对深山移民的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每人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有效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致富能力,实现“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两道难题一道解。

    与此同时,该县还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深山区整体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工作,实行县城工业园、中心镇、中心村社区三级梯度安置方式,除建设了上欧移民安置小区外,还建设了罗坳大桥移民新村、岭背滨河移民社区等一批移民搬迁安置小区。

    于都县的这些做法,已得到中央、省级扶贫部门的肯定,认为是值得推广复制的“于都经验”“于都模式” 。据统计,目前该县已有4400余户计2万余深山移民告别大山喜迁新居,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把“钱包鼓起来”

    “今年,政府帮我流转了5亩山地种油茶,不仅免费帮我整好地、买苗子,还帮我统一种好,我只要出工出力就行,好日子就要来了。”在罗坳镇鲤鱼村,贫困户谢修发正在基地里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妻子和女儿长期患病,谢修发家里每年只有1000来元收入,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虽然也想改变这种状况,告别贫困,可一缺资金,二没技术。今年,当地党委政府实施“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分户管理和收益”的“五统一分”产业发展帮扶模式,帮助谢修发这样的贫困群众,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村里整理集体林地300亩,帮助全村42户贫困户发展油茶种植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攻坚战中,于都县根据自身特色,选择了油茶产业、光伏产业、电商产业等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打牌。其中,全县整合1.3亿元用于支持发展油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3.6万亩,建成梓山、段屋、黄麟、盘古山、银坑等10个万亩油茶示范基地。预计到2020年,这里的油茶面积将达到50万亩,年产值可超过22亿元。油茶产业在山上建起一座“绿色银行”的同时,将带动4万余贫困户把“钱包鼓起来”。

    与山上“绿色银行”一起建造的还有村民的屋顶“银行”。走进罗坳镇大桥古嶂移民新村,一排排移民新居整齐干净,与其他地方房屋不同的是,这里的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镇党委书记刘广生说,大桥村房屋都是坡顶,周边也是低缓山坡,所以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年发电量约10万千瓦时。古嶂新村142栋房屋均可用于光伏发电,每栋初装费用为4万元,每户年收入8760元,5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可谓坐在家里收钱。

    于都县在推进产业扶贫时,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建立“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支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依托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在油茶、脐橙等产业推进中,还探索出“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帮扶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降低风险,提高其收入。


    为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于都县整合了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共5.2亿元,通过设立产业扶贫风险基金、财政贴息、直接奖补等方式,大力帮扶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另外,每年还整合产业扶贫资金5000万元,用于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扶贫,支点撬起了“花开满园”。目前,该县有60多家社会企业参与扶贫,覆盖贫困群众6万余人。仅今年,桥头乡贫困户养兔、罗坳镇成片开发峡山道菜等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就扶持134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与此同时,于都抓住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这一契机,试水“互联网+”扶贫模式,目前全县已发展个体网店3966家,带动1.5万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物流配送、企业服务等得以就业。

    于都县委书记蓝捷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作出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庄严承诺,于都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再次踏上脱贫奔小康的“新征程”。不同的是,这一次目标已定、方向已明:“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