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于都县罗田岩的政迹拾遗

    信息发布者:taataaa
    2018-09-16 08:20:48   转载

    于都县罗田岩的政迹拾遗

         

    中共于都县委在罗田岩的地下活动

    于都罗田岩地處偏僻,環境幽静。民國時期,曾一度为大乘教所代替,由斋公住持寺庙。雖屬名勝所在,但也人跡罕至。抗日戰争前期的1938年至1941年,中共于都縣委員會秘密選擇这里为機關驻地,進行了一系列的地下活動。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共赣粤边特委開始在赣南各地進行党组织的恢復和整顿工作。8月下旬,特派員严紹兴奉命回到于都,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经过一番活動後,很快恢復和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建立了一些支部。9月,在縣城老車站丘茂成(又名懋成)家秘密召開黨員活動分子和支部負責人會議,成立了中共于都縣工作筹备委員會,严紹兴當選筹委會主任。

    民國27年(1938年)春,全縣黨員發展到200余人,建立了4個區委和10多個支部。3月,經特委批准,縣工筹委員会在罗田岩秘密召開了中共于都縣工作筹备委員會扩大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共于都縣工作委員会,縣工委由9名委員相成,内設组织、宣传、青年、民運和武装等5個工作部门和1個專職秘書,严紹兴任縣工委書記。机关設罗田岩,以民間所谓的“罗岩書院”爲掩護,開展革命活動。縣工委成立後,适時把握住國共兩黨實現合作的良好時機和國内民衆抗日熱潮兴起的大好局勢,加速了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使全縣黨的基層組織發展到6個区委,40個支部,約有黨員360名。

    同年5月,經中共赣南特委批准,縣工委改名为中共于都縣委員會,王星樓任書記。爲便于安全保密和上下联络,縣委曾以“劉平達”爲外號。此時,因一批蘇區團員被恢復團籍,成立了一些团的支部和縣青年工作委員會。同時,爲保证内外联系,縣委還設有河南片、河西片和雕子薮3個交通站。縣委先隶属于赣南特委,次年5月改屬於赣西南特委領導。

    民國29年(1940年)10月間,中共于都縣委遭到國民黨于都縣特工機關的严重破壞,縣委書記严瑞香和于西區委组织科長張天平先後被捕叛變。隐蔽下來的地下黨員,在縣委代理書記巫國華的領導下,继续進行革命活動。至次年6月,由於中共赣西南特委機關被國民黨江西省特工機關所破坏,中共于都縣委同上級組織的聯系中断,從而停止了活動。

    罗田岩青年文化补习班

    民國27年(1938年)2月,中共于都縣工籌會爲掩護機關活動和培養黨的後備力量,决定以罗田岩書院爲場所,举办罗岩青年文化補習班。

    罗岩青年文化補習班,對外宣稱的是爲一部分失業青年补习文化。实际上,招收的學員大都是蘇區参加過革命工作的幹部子弟或烈士遺孤。此外,就是些生活貧困,無法就读的貧苦工農子弟:其办學的真正目的,則是爲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培育黨的後備力量,發展黨的組織。全班約50名學員,學時預定爲一年。

    同年3月,在闽赣边一帶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游撃門争的中國工農紅軍,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山接受整編,加入新四軍序列,由張鼎丞、譚震林率領,經于都縣奔赴赣皖抗日前线。當張、譚率領大队人馬來到于都時,國民黨于都縣政府縣長刘菁如,一方面以種種借□阻扰其渡過貢水進入縣城,另一方面又虛情假意在羅田岩大摆宴席席,声稱为張、譚“接风洗麈”。宴後,劉菁如”陪同”張、譚等人游览羅田岩名勝古跡和自然風景。

    當時,中共于都縣工作委員會秘書易继天,也以羅岩青年文化補習班負責人的公開身份在場作陪。觀景之際,張、譚偶尔询问了補習班辦學情况和严绍兴的去向,由於易继天答话不慎失言,引起了劉菁如的怀疑。當張、譚率部離開于都後,劉菁如便勾結寧(都)于(都)保安團團長黄镇中,突然派兵搜查羅田岩。他們雖然一無所獲,但隨後不久,羅岩青年文化補習班還是被劉菁如強行封閉。

    县药材公司在罗田岩办种药场

    60年代初期,市場藥材供應奇缺。于都縣藥材公司探取自力更生的办法,在遠離縣域100多華里的祁禄山办起了種藥場。後來又投資3000元,在城南楂林村購買土地18亩,把种药场從祁禄山遷到罗田岩。

    此時,羅田巖苦無庙主,年久失修,缺門少窗,狼藉不堪。種藥場12個固定職工,東補西修,因陋就简,以庙为家,搭起了種藥場的架子,在缺水少肥的山田裏,種上了白術、玄参、麦冬、泽潟、米仁等藥材。逢上緊工時分和星期六,藥材公司的全體職工還跋山涉水集體到种药场勞動。但因土地贫瘠,水源缺乏,藥材生長差。後來又把部分土非田改種糧食和经济作物。遇樣惨淡經營了好幾年,生産還是上不去。到了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高潮時,種藥場終於下了馬,撤出了羅田岩。

    县商业局在罗田岩办“五七”商校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于都縣商业局於1977年利用羅田岩的旧房,并投资兴建一幢新房爲教室和宿室,在羅田岩成立了商業局“五七”商校。

    商校採取長短期結合的辦法,分期分批轮训全縣商業系統職工;教育内容,主要以學習政治爲主,并結合業務学习,端正職工的服務态度,解决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樹立爲革命做商業,做商业也是爲革命的信念。有效地提高了全體職工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促進了全縣商业的發展。

    1978年9月,實現國合分家。於是,縣商业局把校舍移交給于都縣供銷社。

    县供销社在罗田岩办职工学校

    于都縣供銷社鉴于職工培訓的重要、并使之建立在經常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於1978年成立了“于都縣供銷社職工學校”。投資2.5萬元,在縣商业局“五七”商校原址,興建了一幢400多平方米的二层樓房,以作教室宿舍和辨公之用。并配備專職人員和采取能者爲師的辦法,輸流培訓全縣供銷系統職工。培訓時間,视其業務性質不同,分別爲半個月、一個月和二個月不等。据1978年至1982年7月的統計,培訓财會、物價、業務、采购、農資、厨師(主要是红白板)、收購加工和大集體經理共29期921人次。學員們除學習政治業務爲主外,還參加集體勞動,開展多種經營,栽種粮食和經濟作物以及養猪放魚等,把學校办得有聲有色。

    1982年7月,縣供銷社在县城龍腦新建校舍落成後,職工學校從羅田巖遷到新址上課。

    (选自《罗田岩志》1992年版;供稿:于都县志办)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